坦率地讲,跟大家坐在一起谈论写作问题,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差距。好在综合材料写作,相对于广义的写作来讲,是一个比较窄的范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加之自己从事这项工作时间较长,多少有一些体会,所以也敢跟大家坐在一起谈一谈。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6 H# y+ F6 w: M* h1 v3 O
6 E4 k+ P2 _# @如果说《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侧重于理论的话,那么《漫谈综合材料写作的四个问题》就侧重于实战,着重谈一谈感受。 . y! P0 x7 K* G2 ]6 ]; L
, e3 f- t0 ^/ C; M1 t
一、综合材料的特点
6 o& z1 |+ K' p3 ]9 Y# i! D) H- O! Y7 G3 F x, k4 e
所谓综合材料,主要是指领导讲话稿。老实说,对于综合材料的特点我们还没有一个理性的把握,这里所谈的只是在与其它材料的比较中,获得的一些感性认识。首先,综合材料不同于抒情、叙事类的文艺作品,但也具备文艺作品的一些叙述性特点,这些大家体会一下,并不难理解。其次,综合材料也不同于正规的学术论文,但又具有学术论文逻辑论证的特点。从这种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综合材料具有文艺作品和学术论文交相融合的特点,是介于文艺作品和学术论文之间的一个特殊文体。这也是为什么多读文艺作品和学术论文,能够提高综合材料写作能力的原因。那么,在综合材料的写作过程中,究竟应该怎样把握这些特点呢?根据我们的经验,我认为关键要把握好三个小点,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因为综合材料是要由领导同志去讲,用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所以既要把道理向听众讲明白,又要向听众提要求。摆事实,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道理,有时要从事实中归纳出道理来。
- G* B5 p( [; m2 e7 \
# R3 B& O1 x) W! T' ]5 j0 S0 [例如:某市领导同志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中讲到一个问题是:要“抓能人带动”。开头是这样讲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能人。所谓能人,既包括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也包括头脑活、善经营、能赚钱的个体工商户和经纪人”。这就是讲道理。 ' q* G' `! e2 |4 `; ]
9 p: m3 H4 ?4 i9 t
接着说:“事实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往往都聚集着这样一批能人。浙江省的温州是这样,与我老秘网市相邻的长垣县也是这样。”这就是摆事实。
V5 p; e k$ y$ A+ w! j- r$ M& ^" N$ g
再接着说:“因此,我老秘网市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必须重视能人,培养能人,发挥能人的作用。”这样就过渡到提要求上来。
- ]& n% o) W9 ]4 p' Y6 |* f4 K& n: w* |, c# _* f) ^! F
紧接着提出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要重视能人……。二要帮助能人提高素质……。三要发挥能人的作用……。”这样一讲,这个问题就讲得比较全面、比较清楚了,既让与会者明白了道理,又知道了回去以后该怎么办。
( p- @2 g" }$ A$ B9 S0 W& j, g6 O8 o
摆事实、讲道理、提要求,这三个小点对于通篇中的某一段有针对性,对通篇来讲也很有针对性。我们常开玩笑说,领导讲话三段论:第一段,讲重要意义、讲重要性、讲责任感和紧迫感;第二段,讲工作、讲重点;第三段,讲加强领导。实际上,就通篇来讲,第一段就是讲道理;第二、第三段就是提要求。
) T+ K5 t+ A( t" \1 Q/ m# a7 |2 q# L
需要说明的是,就通篇来讲,道理、事实一般不可少;具体到篇中讲某项工作时,不一定都讲道理。在《怎样写好综合材料》这本小册的第118页,有这样一段话:“领导讲话(部署工作)写作中的“道理”部分,正如几何题中的定理。一般是先提出定理,然后论证,写作也是如此,这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但是,在领导讲话中,“定理”的部分往往省略掉,有时候是有一种无形的假定,即人们都知道这些道理。”大家可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琢磨一下。 9 A5 n- n; a- s& x M% q1 v! \) G
9 L) ~+ V/ A1 S
把握这些特点,对于代拟上级领导讲话稿最为适用。比如市委要召开某项工作会议,由某个部门办公室代拟一份市委领导讲话稿,把握这些特点就很有用处。可能就各个部门自身来说,更多的是写总结工作、部署工作的报告类讲话,对此,也是适用的,总结工作部分就是摆事实,只不过这种摆事实,需要归纳、提炼和概括。 6 r3 C, Q4 e3 P
' d# G& ~$ M; H% T7 E5 I4 Z二、整体思维与综合材料写作 / a* S5 o9 X1 X. [5 f3 ~* E( X
7 w# H: H6 w; X' t1 G1 s1 M
曾经有年轻同志问我:“你写材料是先列提纲呢,还是上去就下笔写呢?”这确实是一个很意思的话题。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有人采用,但是究竟哪种方法好呢?恐怕也是见仁见智。列出详细提纲再下笔的方法,好处是明显的,不足是思维更多地受到了限制。上去就下笔的方法,不足是比较盲目,好处是思维空间不受限制;但是,这种方法只有对于那些材料高手来说,才适于采用。我们的经验,姑且称作第三种方法,就是:不一定先列出详细提纲,但一定得有个简略的布局,这样做的好处是有个大致方向,同时又保留相当大的活动地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 B+ L% s7 o }, E* X
' j4 \0 A. N9 S6 T- N* g
我们所采用的第三种方法,其实就是先见森林,后见树木的方法,就是整体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类似古人所说的“望气术”的方法。古人常说:“夜观天象”,或者说望见什么地方有什么“剑气”,什么人有什么“才气”之类,虽说是迷信,但也有道理,就是一望而见其整体,发现整体的特点。从前“看相”的人常说有一种格局,格局就是一种结构、一种模式,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事物”的实质和特点。这是从看“事物”的角度来讲的。那么,对于构思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呢?当然可以。就是先有个总体构思、总体把握,然后进入局部分析;就是按照头脑中已有的大致布局,动笔去写。但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全局与局部的结合,就是“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如果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就会陷于支离破碎;如果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就会陷于空洞。
! g0 K+ x- W4 S
- f( {' Y, D- a7 I2 K下面,讲个具体例子。某省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工作人员要为一位省委领导同志起草一个在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接到任务后,工作人员首先从总体上对这次会议的特点进行把握。这次会议是省委召开的会议,实际上就是研究党委、政府如何更好地支持政协工作,同时对政协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也就是说,总结讲话要对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对各级党委、政府讲的,一个是对各级政协讲的。这就是总体把握。同时,工作人员还考虑了这位省委领导同志讲话的个人风格和特点,就是喜欢并列几个小观点,因为这样显得鲜明、凝练。把握了这两个方面之后,于是工作人员就动手列了一个简单的提纲,一共6个小观点,前3个是对党委、政府讲的,后三个是对政协讲的。六个小观点分别是:一、对政协工作的认识要有新提高;二、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要有新加强;三、对政协工作的支持要有新举措;四、政协工作要有新思路;五、政协履行职能要有新成效;六、政协自身建设要有新进步。这样从排列组合上,也显得均衡、匀称、美观。列出六个小观点之后,动笔写,进展就很顺利。 ' s1 i: }4 v+ n% S2 b4 ^# L
9 ^( i* L" ?3 D; R; K C2 T- n
从总体上把握好了,起草的材料就很容易被领导通过。即便需要改动,也只是局部、细节问题,这就相对容易得多了。
+ ]3 w9 l) r: j! m) ]( J3 x6 B4 c
; S2 d8 H* m8 H# M6 w: C3 ?顺便讲一下,既然整体思维对于综合材料写作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整体思维能力呢?如果换个角度看,整体思维也就是理论思维、理论感的问题,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抓要害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和提高整体思维能力,就不能不认真学习一点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老子哲学、禅宗哲学,认真学习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人有没有哲学素养,是否善于整体思维,写出的东西就会大不一样。有哲学感、善于整体思维的人,写出的文章、材料,不但能抓住本质、要害,而且有思想、有韵味,它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而且富有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不是那种一泻无余。大家读读毛主席的文章,看看会不会产生这种体验?相反,有的人写的文章、材料里边似乎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思想,没有观点,让听者、读者感到厌倦。前段时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北大著名教授写的学问与人生系列丛书,我买了两本,一本是北大哲学系教授叶朗先生的《欲罢不能》,一本是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先生的《每一天都平常》。按照刚才所说的衡量标准,叶先生的文章明显在谢先生之上,众所周知谢先生可是当代诗学大家啊!
& d. A; \/ z" T* N
! M$ G( a! V3 _当然,靠提高哲学素养来提高整体思维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也不可能等到整体思维能力达到某种程度以后,再来写综合材料。那么,是不是还有其它窍门呢?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就是说实现同一目标的方法不止一个。对于提高综合材料写作能力来说,还有哪种方法道可以采用呢?那就是多读典范的综合材料,细心加以琢磨,结合工作需要进行模仿。这一条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更直接、更适用。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样做仅仅能够做到应付工作,而不能成为材料高手。要想成为材料高手,还得从根源上抓起。当然,从根源上抓也不仅仅是学习哲学、提高整体思维能力,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需要掌握。比如,需要练就过硬的语言文字功夫,需要掌握系统的经济学知识,需要了解本部门的工作情况等。
5 r# Z1 N' z0 m' N5 @
5 a O1 e2 ?4 t/ W模仿的进一步就是借鉴。借鉴,对于每个人来说,也是经常采用的。关于借鉴的问题,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有过很好的论述。他说:“写作能力是在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书读得少,或者没有读通,写作能力就不可能提高。读书对写作有两个借鉴作用。一是写作内容上的。任何一篇文章、一本著作都不可能是作者自己苦思冥想地想出来的,总要借鉴别人思考、研究、调查的成果。我们读的书里的思想、观点和材料,都是他人心血的结晶,可以给我们以启发。二是写作方法上的。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史,前人在抒情状物等方面创造的形式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很多作品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书读多了,这些表达形式都装在脑子里,哪种内容用哪种形式,有时想也不用想,一拿起笔自然就出来了。所谓“千古文章一大抄”,就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个人的创新。” 9 y+ z! \9 q& h& H' L, U2 V
! M% y. `8 y; ~0 X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借鉴别人写作方法的实例。 & U. e' U! `9 V4 X+ `. H; s0 V
* @" @1 m: d8 q2 b: ]4 ?温家宝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过去的一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和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奋力开拓创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步伐。 ; C2 i# B, C9 E1 R2 K
* p. s( L' f# P* r$ h——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 |* G; Y7 ~0 D. |1 C$ t
5 A4 O7 W' L. {2 d* i# y
——经济快速发展……。 : L, S+ E9 F% F3 F+ }6 o* U7 a
# r* |# F4 l4 [4 z4 {* a
——国家财力明显增强……。
5 P2 L/ f: U) u/ i4 P
- f. H* v) ?" b& M% E+ ?. B——对外贸易大幅增长……。 8 a) ]+ u3 Z: H, Y" c/ j R
1 |6 a* V9 o, X6 P* f/ ], A
——就业超过预期目标……。
, ?4 T! ~* J! b( l0 b/ ]! u
! p+ q0 ]( E! M——居民收入增加……。 & T( k C" c! X d6 t
# [3 D! G( _# ]% G$ W) H! G0 V——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6 B) q9 e8 M( S# ?5 R$ V% Q
. Y1 q' q4 i: Z7 O6 D- E
就是在总述性的导言之后,用破折号引出几个很简炼的小自然段,把一年来发生的显著变化具体而概括地罗列出来,非常鲜明,上去就把人们的注意力给吸引过来。然后,总结说:“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又有新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勇气。”紧接着用一句话过渡到讲工作:“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 F' ?! y$ I- B* H3 v* l7 z
3 S0 U" d/ W$ Z(一)采取果断措施,集中力量抗击非典……。 7 T9 [' c# t6 s% U; p8 R
& T. P& |: |: t% O
(二)适时适度调控,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 F" H6 c% Z9 \! P% S# {- \
8 \4 Y3 N& k& f5 L* B1 x7 N3 x
(三)注重统筹兼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 K" f3 X: G1 _* h' B) P0 \3 {
& O, U4 g3 B& i7 D8 r8 w, ?
(四)关心群众生活,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 E9 P! s+ L- I) P4 j" m
2 y- h$ m% N7 _- y0 _( t6 Y9 N(五)推进体制创新,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 t: n* {" h6 a+ L
$ U G$ f$ a8 x7 n
(六)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1 m3 k2 N2 F4 m* v W+ O
( _2 F" d1 L+ F, f8 X8 f5 ^某市委办公室的同志学习之后,感到这种写法很好,值得借鉴。于是,就在一个总结近两年该市工作情况的材料中,运用了这种写法。
% e+ ?; U' G; _2 s! R" J4 I
4 W9 ]' Y" x; Z! R1 ~+ m这个总结材料,在写了一个简单的总述性导语之后,用破折号引出四个小自然段,每个小自然段用3至5句话,把该市近两年发生的变化进行了分述性的总结概括,就是:
7 N! B' Q0 @7 G, P$ Z
0 d! W" I' z1 N$ b' R7 v——发展思路更加完善……。 % i- o- `! @* M4 i% q4 M7 y2 ?( G4 q8 F: S
n1 A7 F, `' D$ K
——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 e4 N8 i( `; Y9 I
8 g+ e" s0 M& C+ B) L, m——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 F9 `8 n: D, r$ l/ ` l6 A. L
5 H% J1 S1 S4 r7 ^% M" m
——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 h \$ i, y. h1 |: @: z2 [) H: N
下面,另起一个自然段对四个方面的变化又进行了简要的评价,就是:“这些变化标志着××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重要步伐。”然后,用一句话过渡到讲工作:“该市近两年来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 A! ~/ X) }4 t6 b
0 f) N$ d8 {( n6 f7 f0 [1 V
三、综合材料的内容与形式 ; {0 c0 j3 }# |( G; a9 A$ r
, J3 s7 B$ j8 l9 p; x: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材料的创新、出新问题。有时人们会议论,说现在的领导讲话不愿听。为什么不愿听?因为总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为什么没有新意,别人就不愿听呢?因为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所以,作为文秘人员代领导起草讲话稿,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力求每篇材料都有出新、出采的地方,以增强讲话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那么,怎么样出新呢?我看出新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三是语言。关于语言出新问题,《怎样写好综合材料》第19页已有论述,这里只谈谈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 N- y# X9 @$ D9 j( D/ r, n5 t7 f3 w( p! j, `- Z
内容与形式,是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分离。黑格尔曾经说过:“内容非它,形式之转化即为内容;形式非它,内容之转化即为形式。”因此,综合材料的出新,往往是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结合一起的。根据多年的实践,我们把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情况总结了四条。其中,三条是可用的,一条是必须戒除的。可用的三条,用形象的话讲,就是:一、新瓶装新酒;二、新瓶装老酒;三、老瓶装新酒。不可用的一条,就是:老瓶装老酒。下面,分别举例讲一讲。 2 _4 g, ]2 K# i2 I+ A
. z- r+ H: a( `" p: @! n5 Y(一)新瓶装新酒。所谓新瓶装新酒,就是内容和形式都是新的。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新”是相对于自己而言的,是对于自我超越而言的。
0 y. }0 Q% P8 K$ F/ {' W% z! v1 I/ i1 f0 ]/ m1 I
例一:某市要召开市委全会,这次会议是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之后不久又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上一年工作,安排下一年任务。会议报告如果按照常规写法,内容就很容易与经济工作会议重复,就写不出新意。所以,起草人员就力求从形式、内容两个方面对以往的同类材料进行突破。首先,从结构上进行创新。过去往往采用三段法,就是:第一段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第二段安排今年的几项工作,第三段讲讲加强党的建设。年年这样,就显得缺乏新意了。为此,起草人员力改过去的三分法为多分法,共列七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坚定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第二个问题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牢把握市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第三个问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第四个问题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经济发展;第五个问题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第六个问题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第七个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显得结构整齐,气势宏大,便于把听讲人的劲头给鼓起来。其次,从内容上进行创新。比如第一个部分回顾总结工作,力求做到简炼、概括,避免与刚开过的经济工作会议有过多的重复。在第二部分,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该市实际,对“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进行了较为详细阐述。第三部分,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要做到“六破六立”;第四部分,讲经济工作,同样为了避免与经济工作会议重复,只讲了四条原则和三项重点,不做全面部署;第七部分,讲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时,提出“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等。应该说,从内容上来讲,新意也不少。由于力求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出新,这篇讲话稿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
% B5 ^3 {$ Q7 _( k- I0 g; W& N: F' n1 Q+ P
例二:某市要召开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市直一个部门为市委领导提供的稿子,写法是传统的,内容是陈旧的。部门提供的这个稿子,分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面,它又分了两个小观点:①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老秘网市实施“以工兴市”战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现实选择。第二部分,突出重点,创新思路,着力在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下功夫。下面,又分为五项工作:①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结构调整;②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③以城镇化和八个工业区建设为载体,继续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集中连片发展;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⑤优化发展环境,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第三部分,加强领导,搞好服务,确保我老秘网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分为五个小观点:①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②切实加强企业主管部门建设;③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④坚持跟踪问效,确保目标任务责任的落实;⑤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 d! T' Q4 G2 ] V9 e
! x8 W I/ x! y" S市委领导同志拿到这个稿子之后,感到很平淡,毫无新意,拿着这样的稿子去讲,没有什么意思。比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意义,各级干部已经很清楚了,再讲恐怕没人愿意听;稿子中讲工作,没有针对性;环境问题很重要,却讲得不到位。怎么办?于是,市委领导同志指示市委办公室综合科的同志重写,并要求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出新。市委办公室综合科的同志接到任务后,没有急于动笔去写,而是先坐下来研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项工作。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运用整体思维的方法,对将要写的新稿子进行了粗略的构思和谋篇布局,列出个大致的提纲。他们把新稿子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讲一讲机遇和挑战;二是讲一讲抓法和重点;三是讲一讲优化环境;四是讲一讲加强领导。标题就是这样四个标题。第一部分,为什么只讲机遇和挑战,而不讲意义?刚才说了,意义大家已经很清楚了,况且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讲话中可能还要讲到,市委领导就不宜再讲了。真正需要讲的是了解并抓住机遇,认清并应对挑战。所以,就着重讲机遇和挑战,以增强与会人员的紧迫感,把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调动起来。第二部分,讲抓法、讲重点,就是要讲抓实质、抓要害。抓法就是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的作用。所谓抓重点,是针对“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来说的。怎么抓重点呢?结合实际,为了增强针对性,他们概括了“四抓”:一抓激活底层;二抓培植骨干;三抓招商引资;四抓能人带动。这样不但突出了新内容,而且形式上也相对比较新颖。因此,重新起草的稿子得到了市委领导同志的好评。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的内容,这里就不细讲了。
4 a7 t$ N. B. z4 K
& u- } I$ Q2 ?. \) m1 ](二)新瓶装老酒。就是用新的形式包装老的内容。
. h% M/ e: y7 w0 [0 F: P6 U+ y
. d4 c" t2 U+ U* X9 f+ X7 J, x* K& M例一:前不久,某市召开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市委领导需要一个讲话稿,由于以前没开过这样的全市性的大会,所以稿子中对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还要写一写。可是,在这之前,市委领导同志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理论文章,市里还召开过一次小范围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座谈会,都讲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可以说,意义已经讲得很透彻了,这次会议该怎么讲呢?于是,起草人员就运用了一点小技巧,换了个表述角度,对老内容进行了新包装。
z, h% n" r7 x( I& l1 y7 B1 R
0 F. H- O6 m6 d9 K那篇理论文章,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意义是这样讲的: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应对市场竞争挑战、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举措……;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 x; o9 b0 m9 A5 h/ ?8 A& J& b+ A# i) Z, w4 y; d
那次座谈会,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意义是这样讲的:首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其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客观要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需要……。 " s/ u, c& k6 s4 m
$ P9 g |9 p# m3 U
这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稿子,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在谋篇布局上是这样处理的: ) W6 R0 X6 e; ^* ^1 H
- y) ~9 J; X+ f$ ` o
标题: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9 F2 G- X0 G' X! \7 V6 j p# K8 @/ }! }
导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概括地讲,既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既是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既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8 ~; Y+ m8 V1 v) @
5 i* Q9 b, e$ x* K6 V分述:首先,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角度看,①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④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8 P4 r/ Q w; v: r" Z: W3 a& {$ ]! U0 u' P% K6 [+ @
其次,从我省实现中原崛起的现实需要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至关重要……。
! ~; M- e1 A1 o+ M: b
5 _/ ?9 x6 B I+ d其三,从我老秘网市的现实情况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0 X i7 ^! r0 a( d5 x7 \
& X" c2 h- m1 }4 O' O H9 `# \9 K o
综述:总之,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高度,站在我省实现中原崛起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极端重要性,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出新招,下实劲,千方百计加快我老秘网市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 X* G" ]8 b; _* ]: Z! {# ?0 p0 a5 M& s8 O4 J: e
这样处理是否觉得有点新鲜呢?这样处理后,领导感到比较满意,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
/ k+ ~. }7 n+ {. L0 M+ g4 F
7 d6 R7 \0 F# D9 {! I2 @(三)老瓶装新酒。就是老的形式加上新的内容。这种形式比较普遍,因为很多地方都用老的结构,换上点新的情况和数字。经常有人讲,材料好写,思路难出,其实出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处理好材料的结构问题。由于结构难处理,所以很多人特别是不经常写材料的人,往往套用上级的结构,加上本地的一些情况。 4 x/ @) ]: u. G, g" d0 q: L
+ ~7 q9 n. h/ ~, D! V) H
例一:某市政协起草的市委书记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套的是省委书记讲话稿的结构。
) ~' ^% n* i4 x+ k' x" E0 ?
$ f; P; w: r0 q: H例二:市政协起草的市委副书记在市委政协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稿。套的是省委副书记讲话稿的结构。 # q" y' M3 _. j9 h
" z& t1 }) G$ Q4 Q(四)老瓶装老酒。就是老的形式加老的内容。这对喝酒来说是可以的,对于写文章来讲绝对不行。这种材料最省事,也最不负责任,是要绝对避免的。 & j5 H2 {% o7 S3 b
# T' d( ^6 t6 m2 H$ X例如,前面提到的市直某个部门向市委领导同志提供的在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就是这种情况。
# D' e7 ?4 u( U1 n* C$ V: ]
& r) k7 d( x( o/ ~$ O" h4 y" d四、综合材料的文字建构 + z; x2 l+ ~ f- e
( i3 w9 B% `6 P
前三个问题是宏观问题,这个问题是微观问题。如果说前三个问题属于“思想家”的问题,这个问题则属于“文字匠”的问题。写好综合材料,既要当好“思想家”,也要当好“文字匠”。
, F6 _4 C' V+ Q8 [1 d# I: {+ ?4 G) v$ W4 q ]) g
我们都知道墙体是用一块一块砖垒起来的,综合材料是用一个一个句子组织起来的。砖垒不好,墙体就会歪、会斜、会坍塌;句子组织不好,材料就会散乱。所以,怎样组织句子,是综合材料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材料修改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那么,组织句子要注意些什么呢?
( o/ q: d' K% U* r
) t* B& {0 I+ R$ Q: x* L一要围绕中心句展开。中心句是有层次的,一个部分的中心句子就是这个部分的标题,一个段落的中心句子往往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无论是部分还是段落,每个句子都要围绕中心句来展开。 , _$ x$ Z7 \% ? T& n
) J# Q0 @ R( ^/ [7 @比如:某个材料的一个部分的标题是:“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证”,下面接着讲的一个小问题就是:“首先,要认真做好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换届工作。”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不属于党的建设的内容。这是针对部分与段落的关系来说的。
4 D& I; b, l; H# g% u. j' E+ Y
/ f3 G" Z$ `+ q: [9 u1 D再比如:某个材料的一个段落,中心句子是“要鼓励公平竞争,优化市场环境”,里面却有这样一句话:“要进一步加强收费管理。清理各种收费项目,严格制止四乱……”。很显然,扣中心就不紧。这是针对段落内部来说的。
4 {# s' e' U E6 t1 a
$ ~& e+ n; g) D$ y二是段落内部句与句之间要衔接。如果不衔接,就会文气不畅。比如中心句是“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制”,下边就是要围绕这个中心句来展开,或讲道理,或摆事实,或提要求。讲道理要讲究论证的逻辑性;摆事实,要讲究时间、空间次序和逻辑顺序;提要求,要讲究几项具体要求之间的并列关系。犯这方面毛病的例子太多,不好举例,也就不举了。
a" \0 ^8 B5 }! _; a6 z8 h+ n* X7 i5 q5 s' ?
三是要避免前后重复。例如某个材料有这样一段话,中心句是:“加大扶持保护力度。”接着是:“全力打造推动全民创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绿色通道,全面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坚决取消歧视性的市场准入障碍,凡是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探索性实践。制定可行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在竞争性领域中逐步发挥主力军作用,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要进一步加大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和用地政策落实力度,全面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成功打造推动全民创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绿色通道。”前后重复的地方非常明显。
' c' N1 d: A0 `- u
8 ]8 O4 T8 _/ M$ T4 Y语言建构是个技巧性的东西,需要在实践中认真琢磨,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很多的,特别是从语法学、修辞学方面来考虑,需要注意的内容就更多。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展开讲了,下一讲专门论述这个问题。 : k; h6 P$ }$ a5 H
8 K% L& x% c& m- `' c1 {最后,我想把我国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李海舰的一段话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从中悟出一些综合材料写作的道理。 ! Q% L% y$ u$ V/ t& _) I
$ }( V" u. A$ I$ C“经济学家做学问有“三步曲”。第一步,“造零件”,即把各种观点、理论、学派最大限度地拿来,然后分门别类装在脑子里面,多多益善,冲突最好。有差异才有创新,有差异才有学问。这一步也可叫“备料”。第二步,“学拼图”,即根据一定理念,将众多观点、数据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目的在于阐述一种新的主张或看法。材料不同、构思不同、配置不同,会拼出不同的“图案”。这一步也可叫“炒菜”。即使采用同样的原材料,因“炒菜者”的理念不同,学问也就高低不一。换句话说,有的人做了一辈子学问,很快被人忘记,问题在于其中的“通用件”太多了。然而,到第二步,学问尚未真正入门,就像一锅水只烧到了99℃,还差1℃呢!第三步,“把死马变活马”,即把形成的这个“拼图”摆来摆去地用于实践,获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管是国家的还是个人的),那么这个学问才得到了价值实现;同时,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再对“拼图”反复修正,使之更符合实际。依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
% K7 Y7 y) W" H. \, V, {( g
" A- |3 _! @. F8 \针对综合材料写作,我们可否对李海舰这段话作这样的理解:第一步,就是多读材料、多看材料,学习他人经验,积累写作素材;第二步,就是按照整体思维的方法,构思综合材料的框架,按照框架要求组织材料;第三步,就是按照语言建构规则,对材料进行细致的修改,让还不够活的材料活起来,使整篇材料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 Y! h" x, e5 H+ }
0 K- K3 u! n$ m- C9 p g9 I( f! n [: a
谢谢大家! 作者:气可养而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