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润物吴声 涟水小城旧称安东,城中现有一湖,初成于清乾隆五十一年黄河决堤之灾,历经4次修整,遂成小城之唯一公园,因湖中散落修整遗留之五人工小岛,故民间以五岛湖名之。1992年被县府正式更名为涟漪湖。
, Q8 @7 Z6 |, s* a 据载,该园总面积1283亩,其中水面846亩,陆地437亩。其水色天光,绿荷碧柳之风景,于苏北也堪称一绝。园之正门南向,两侧悬联匾一副:千顷湖面五岛星罗白玉盘中镶翡翠,十里环堤万绿垂柳长淮边上嵌明珠。寥寥三十字,道尽园内秀丽风光无限。
) X$ ?/ @0 j* W+ v 小城百姓之生活虽不甚优越,幸赖质朴勤劳,却也少冻馁之虞。随着时代前行之步履,此园渐成普通民众休闲之好去处。一日之间,于园中漫步流连、谈情道爱、吹拉弹唱者,络绎不绝。 d$ Z! B ]! g( P( O
园之有岛,岛之有湖,湖之有水,水自有鱼。
0 I* J0 Z/ f# k* E7 P 盖五岛湖之鱼,本只自生。近岁以来,有具经济眼光者,承包水域,投鱼苗若干尾,以期获利。好渔者,凭证垂钓,夹一矮凳,自备饵具,于日丽风和里,数尾鲜鱼间,得一日之惬意。% {4 {9 ~' r8 N# E+ ~9 G7 X
曾几何时,湖边渔人渐多。# E. Y# N# o1 y$ b% T1 N
时至春夏之交,气温不甚高,不甚低,盖是渔事之大好时节。
4 W: m' ?( v6 E 观当下湖边渔者,或可作如下分类。; l# w( S8 w6 |8 M. L
一曰“网拦"。于湖中下渔网数张,犹如陆地之陷阱,布下千眼阵,只待鱼自投。入网之鱼,无责于人,只怨眼瞎。1 k; E, L1 V% i% @9 ^
二曰“甩获”。渔者执甩钩一杆,于稠密之鱼群远远投去,中招者,无异于遭天降之祸,惟叹时运之不济。
% D& x R8 R! w3 E" k* l3 H2 X 三曰“叉得”。该等手段,最是残忍。三股之叉,最显武艺。中叉者,立现透明血窟窿。此之渔法,与拦路翦道出乎一辙。
2 y/ ?. c. {4 T3 o 四曰“钩钓”。此之渔法,最显文明。胜者有付出,败者因嘴馋。胜负之间,还需斗智斗勇。智勇之处,不乏技艺不精,钩损杆折者。
* M3 ?# m! _/ ~0 [/ P2 S 追究渔事,终乃小事。鱼在水中戏,死生自有命,生死在人不在鱼。人立天地间,行走大学问,立跌在己不在人。行需观眼下,勿被它物所羁绊,勿落无盖之窨井。行需抬望天,勿被高空花盆扣,不遭过路鸟粪沾。行需观周遭,勿被谗言所侵犯,不凭嘴舌失神智。行立犹需费思量,勿为小利损清白,不因贪欲陷囹圄。
7 Z0 ^( o6 x) [7 _: m/ z 五岛湖之水,原乃死水,每逢夏至,鱼虾多腐,空气污浊。湖岛之畔,建筑林立,鱼水之间,难显灵性。近闻县府拟拆迁透湖,多植绿被,建设市民之休闲场所,岂非五岛湖之幸也。若兼增湖之活水工程,岂非五岛湖鱼之幸也。设若逢城市建设规划之际,就统筹之策多问计于民,予民更多之利益,岂非小城之幸也。
- j" m8 g7 b' X7 b 噫嘻,五岛湖之渔事,小城之人事,鱼水交融,谐和康安,期日可待乎?# k& ]1 C+ g3 l2 Y/ ]1 n
; r+ _% u# r( w3 h3 w0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