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标题常见错误例析 苏武荣 公文标题是公文的"眉目",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揭示公文的来源、中心内容以及发文的性质和要求。公文标题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公文的办理、归档和利用,也影响到公文的质量和阅读者的感受,甚至还会影响到一个单位乃至整个系统的形象。2 v" p9 f+ b, A
本文例举公文标题常见错误,并作粗浅分析。: e7 W T5 x$ y0 ?
一、随意省略. D3 G3 @5 p, ]1 t0 Q) A. O0 E3 J2 ?
例1:《通知》
# K1 I/ p( m+ y$ d8 s 例2:《滨海市人民政府决定》2 i. [7 I' p! R& O% u- E1 }. g
例3:《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
' O! ?. D; q2 k6 j 例4:《滨海市文化局关于2013年文化下乡工作安排》
) V& x9 H4 a( S1 a9 C3 B 与一般文章标题相比, 公文标题的一个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要素化。2012年4月16日新出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也就是说,一个完整、规范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三要素组成,让受文者一看就明白这份公文是哪个机关发来的,说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种类的公文。
' D# v2 z* g- A& j 上述标题中,例1既无"发文机关名称",又无"事由";例2有"发文机关名称"和"文种"而无"事由";例3无"发文机关名称";例4无"文种"。省略"事由"使受文者看不出标题所反映的主要内容、事项和基本观点;省略"发文机关名称",受文者只能从版头、落款署名中才可看出这份公文是哪个机关发来的,不利于公文运转和办理,也不利于公文标题的引用;省略"文种"会使受文者不得要领,例4标题究竟是发给下级机关的"通知"还是发给上级机关的"请示"。 二、文种错用. C6 P+ s5 P5 @6 O
例5:《滨海市科技局关于申请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报告》- _& Z2 D# q' ] f& R
例6:《滨海市科技局关于提请转发科技创新工作方案的报告》
% z4 X! V4 R- ?% s4 E 例7:《滨海市科技局关于三年来科技创新工作情况的请示》) e' h( ?6 R E4 i
例8:《滨海市农业局关于组织干部外出考察的请示报告》
7 @' w! r( U6 A 例9:《滨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关于同意建立滨海市供销合作社工人中、高级技术培训站的批复》
3 _% \. E+ `( `9 s K4 o 例10:《滨海市公安局关于安鼎车辆通行路段实施靠右通行管制的公告》
3 h6 v7 u. T- c, n8 u 例11:《滨海市经委关于促进消息消费的十条措施》) u4 i l+ S3 |( y% B' S/ A* w
5 W( V) C% T+ S; J' X$ ]: k, |
$ R1 ^7 O# r6 D4 q
! B0 Y2 J6 c) G4 \% `
本文只是例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公文标题错误加以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远不止此。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很多,一方面写作者主观上不够严谨细致,并且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操作时难免出错;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公文文种和格式标准几经变化,加上日常行文时一些错误已经成为习惯,特别是一些高层机关错文被当作正解编入书中,以讹传讹,使更多人误解和错用。因此,贯彻执行《条例》,提高公文写作水平,任重道远,仍需多方给力。(本文已发表在《秘书》杂志2014年第1期) / M" d7 b* C; @5 i0 y"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