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辅政是党委办公室的首要职责,起草领导文稿是文秘人员的第一要务。写好领导文稿,至少要做到“三个贴紧”:
; X- L5 p8 {$ |. l4 w3 e
5 n4 R4 U; q- H8 v3 I1 E 一、贴紧领导,把握意图7 o7 z7 b' c+ G+ Y9 B; G
6 Z8 ~9 ~: V% d 领导文稿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各级领导,绝大多数领导对文稿的期望值都比较高,都希望体现自己的水平,达到预期目的。要实现领导的期望值,首先必须把握领导意图。否则,即使写得再好,也是徒劳无益。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稿的构思、起草过程中,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深刻表达领导意图,充分拓展领导意图。如何把握领导意图?办法有三:
; S( c6 O5 I( @- z
: Y% c2 c! q7 d' x 1.换位领会。领导在公务活动中发表言论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围绕所讲的问题来发表意见或提出要求的。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越注意从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问题。要写出高质量的领导文稿,平时就要“不在其位、学谋其政”,培养政治家的嗅觉、设计师的头脑和战略家的风范,做到思维层次高,全局意识强,努力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而一旦接受了起草领导文稿的任务,就要迅速放大自己的角色,调整自己的站位,将“文秘角色”转化为“领导角色”,自觉地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样自己的想法与领导的真实意图就会立足在一个等高线上,就能比较容易与领导想到一起去,达到思想共鸣、不谋而合。) N, y; n3 ~) }; x: m, l
% [) q# B; r8 [4 s* z+ E: g5 h# L 2.沟通领会。领导在交办起草文稿任务之前,一般都对内容作出交代。但多数时候只会讲个总的意图,或是一些零散的观点。既交代总的意图、大的框框,又讲出比较成熟的具体思路,甚至成型的纲目,这种情况比较少。为此,要想更多地了解领导的意图,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有三条:一是认真听。倾听领导同志讲明意图、阐述观点,倾听领导提出的大致思路及基本要求。二是主动讲。讲述自己的基本想法和写作思路,并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让领导来置可否。三是大胆问。找机会和领导同志一起议论文稿的核心和重点,对不理解或拿不准的问题当场请教,引发领导对其意图进行更详尽、更深刻的阐释。
# y7 K: I- z9 U; N r / h; q# g- y7 j7 G8 R" R
3.联系领会。就是把方方面面的情况联系起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是联系领导近期言论去领会。要想一想近段时间,领导强调最多的是什么问题,大会小会讲得最多的是什么问题,下去调研或平时交谈中流露出来的想法是什么,等等,从中悟出领导的思想轨迹。二是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去领会。针对本地本单位的主要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领导的注意力在哪里,领导要抓的主要工作、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什么,从中悟出领导讲话或撰文的目的。三是联系上级指示精神去领会。领导的公务活动,绝大多数是为了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或者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把当地实际同上级指示精神联系起来领会,从结合点上揣摩领导的意图,就不至于大相径庭。
3 g) a" |4 N8 M2 x+ T% V 8 g9 |' ?- \& [+ J
二、贴紧实际,掌握情况; V5 d6 c! M7 J$ L! l% n( i
9 {: {" C7 B* E- C1 E. F' Y6 y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稿要写出深度,除了深刻的见解,还要有充足的理由,讲道理与摆事实缺一不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充分的事实思考不出、编造不出、假设不出,必须贴紧实际,广泛搜求积累。作为文秘工作者,既要掌握上情,又要吃透下情;既要熟悉内情,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又要了解外情;既要明了史情,又要洞察时情。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仓库”和素材“储备”,起草文稿时,才不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懊恼,才不至于出现思维“短路”、思想“枯竭”和思考“断流”的现象。为此,应做到“三个注重”:% f! ]8 r7 U3 p9 i& m7 T+ e3 u& T
) r# Z5 c+ A" T1 d5 A+ p0 P 1.注重平时积累,切忌临时求佛。在治学领域,有一句老话,叫作“厚积薄发”。就是说,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通过某一突破口有所创新,做出真学问、大学问、新学问来。文秘人员要成为参事高手、谋文能手,必须树立“综学在博”的理念,多角度、多层面了解情况,对上级精神的关键点、基层工作的闪光点、社会各界的聚焦点、广大群众的关注点,都了然于胸。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搜集素材、掌握情况,不仅要留心观察,还要勤于动手,把听到的情况记录下来,把报刊的文章剪辑起来,把网上的东西下载过来。0 D) S+ }3 l; Q
^& N! W8 c2 y/ q' K* ~ 2.注重深入调研,切忌“闭门造车”。毛泽东同志讲:“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要提倡“开门写稿”,走出斗室,深入调研。调查研究,基础在调查、功夫在研究、效用在参谋。基于此,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谋事求早。要体现前瞻性,尽可能早半拍、快半拍,多未雨绸缪,少亡羊补牢。二是选题求准。要把握需求性,以满足领导的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选题方向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一致性。三是机制求活。要注重灵活性,联合部门、发动基层、借助通讯、利用网络,形成立体式、开放性的调研格局。四是探索求深。要体现创造性,做到四个正确对待,即正确对待“书上说的”,以防食书不化;正确对待“众人说的”,以防人云亦云;正确对待“领导说的”,以防唯上是从;正确对待“自己说的”,以防自以为是。
: g, `6 D9 K& K/ Z* A" X% l9 Q# G; ]
3 O0 E$ V% H& ?$ o9 E8 f# v! V; W! U 3.注重总结提炼,切忌生吞活剥。认识事物有一个过程,开始只能“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经过分析、推理、归纳、演绎,才能把握现象的本质,达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一般而言,我们平时收集、积累、掌握的材料,是感性的、零碎的、散乱的,是没有规律的,必须经过理性思考,才能成为可用之材。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在起草文稿的过程中,要围绕文稿的内在逻辑,善于用脑、勤于总结,不断地激发灵感、激活存货,而不能生搬硬套、拿来就用。6 D) O/ `: D( m2 }, a6 N
+ `8 M/ ^; x- L
三、贴紧时代,不断创新6 ~" X9 d1 h- ?' [. e3 h$ r
5 l( c' v' ^% g5 _/ O6 y. d
# X7 l" g5 v+ s+ K) w9 R3 s 3.语言要力戒千言一味。领导文稿语言讲究平实,但平实不等于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结构不能平直,内容不能平常,语言也不能平淡。语言太平淡了,就好比唱催眠曲,不能提神起兴。因此,起草文稿,要注重语言的锤炼,力求平实中见精彩,自然中有韵味。一是要有灵气。表现手法要灵活多变,不能每一篇文稿都用同一种句式,也不能一篇文稿从头到尾都用一个语调,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对仗句要穿插使用。二是要有文气。文稿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品位,才有可读性和吸引力。起草文稿,要善于引用词句,通过适时地引用名言、警句和俗语,收到“画龙点睛”之功效。要精于修饰词句,想方设法用短句、排比句增强气势,用比喻、拟人等体现气韵,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舒心顺耳。要敢于创造词句,写出一些已被实践证明但“书上没有过、领导没讲过、众人没说过”的东西来。比如,正话反说、老话翻新、将旧诗句改造成词组等等,都是可以偿试的方法。三是要有豪气。领导文稿强调鼓动性,文稿语言最忌缠缠绵绵、哆哆嗦嗦、有气无力。遣词造句,要落落大方、肯定果断,必要时还要有点霸气,达到“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的境界,让人感受到果敢决断的领导风格,不容置疑的领导态度。作者:郑文廷
8 y. _: d* H2 o" u! ~9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