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县钨砂、冶炼企业的调查报告》交给领导已有两天了,今天一上班,侯主任就告诉我,报告他看了,但觉得太俗,没有新意,起不到指导工作的作用。听了之后,我感觉压力很大。
) Z9 b8 r L, \/ H* o* `/ J 虽说材料写了之后,再按照领导的意思修改修改是很正常和事情。但这个报告我真的尽力了。我参与调查了四个企业,参加了两次座谈会。调查完后,我对全县钨砂、冶炼企业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以原因:虽说这次调研工作组织严密,准备充分,但收获甚少。实地察看企业不够,老企业停产,新企业在建,规模小,场地乱,没有看出什么名堂。与企业负责人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不够。企业负责人谈得最多的是发展环境,说到点子上就是要政府少收税费,多给优惠政策,对“擦边球”行为要给予关照。谈要求的多,谈发展的少。部门谈得最多的是,“先发展,后规范”,“先上车,后买票”,只要能给地方增加税收,环保问题不是太严重,就可以先发展。# r3 ^% b4 a+ O5 n+ k |0 P0 e
从表面上看,整个调研工作有张有弛,有节有奏,看、访、问所有环节都做到位了,但我脑袋里仍不是很清晰。一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不知怎么扣。因为按国家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全县所有钨砂、冶炼企业都是禁止的产业,都得淘汰关闭。但县委县政府和人大领导要我们搞调研的本意是要发展。是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发展。二是对该行业还说不出个所以然。虽说看了几家企业,座谈也听得很仔细。但除了知道所有的企业环保未通过,生产工艺落后,大多企业是外地淘汰过来的,去年交了一千多万元的税金外,对其他方面都不太清楚。当然这是我的不对,理解能力太差,调查能力太差。/ D' b/ R, y: k7 c( h' O: S; q- I
虽说调查工作不很成功,但毕竟写材料多年,写调查报告的基本套数还是清楚,于是将所调查到的材料整理整理。再将自已的感性认识稍归纳归纳,于是就写出了调查报告。交调查报告时我的心就是悬着的,领导要求这么高,要对全县钨砂、冶炼企业的发展起指导作用。而我写完报告之后仍心里没有底。这样的报告又怎样过关。
* X3 {) @5 Z" k8 S. I% k 领导的修改意见已经提出来了:指出问题要一针见血,提建议要有力度。调查的事实要讲清楚,对照法律法规要准确。这些要求我都记下来了,其实不讲,这些要求我也清楚,关键是怎么动笔改,一针见血在哪个地方,力度怎么大。
, `% X$ P1 U9 j4 w8 z5 O4 ~ 今天晚上我打开电脑,看着已写了两天的调查报告,脑子一片嗡嗡。改改改,怎么改……
/ e% j1 R+ S* [/ n! `2 N 写材料怎么这么烦。 k! k* E( \9 b+ e( e3 [2 b
& [5 n% j* {" x' h" y7 U $ D) T; l" B1 m2 t! n! u; u: w
|